小变态写给Anna的法语情书
所以说已经有人干过截图翻译这种事…
太苏了
只要您追卡罗尔与星期二,我们就是好姬友!
听哭了…忙于打包逃生 最容易多愁善感
而且“AI写的音乐与人创作的音乐”之间的区别似乎还可以展开(写crossover(划掉))
PS 塔奥操作AI显示屏的样子一秒穿越妮妮和老贾 虐了
再推一个网易全录音单:分享电台《CAROLE & TUESDAY(录制音乐)》http://music.163.com/radio/793096434?userid=474426440 (@网易云音乐)@
补完复联3
莫名觉得灭霸对卡魔拉的感情(是父爱么?)令人心酸
大义灭亲什么的…虽然理想有点畸形 但 是 真爱
父爱综合症发作了
默默给紫薯加了不少好感度
(相比之下星云真是大写的惨)
这几天看了BBC艺术的力量 Rothko和卡拉瓦乔两集
然后补了复联3(这个因果关系…)
我喜欢Rothko,但觉得他的理论比作品本身更有感染力。但他的作品也终将成为他所反讽的那种东西之一。
就像有一类小说家,也是讲道理比说故事讲得更好。而所谓“好”的故事,在这个年代是不缺少的——令人一头扎进去,令人沉浸,令人快速忘却。
话说回来,能大获成功的商业叙事的确有其道理:只要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对痛苦/快乐的需求的进化尚未赶超技术的进化,娱乐产业(或者“文艺衍生品”的鄙称)就仍有市场。
(所谓“浪漫主义者还是要敏锐地cling to自己的福音和诅咒”)
——
然后说复联3。果然没有看3...
【搬运自 瓣源 】
八年后来复习考夫曼的《布拉格之恋》电影版,惊觉离第一次看小说已过去快二十年叻。
Lena Olin的萨宾娜太美了,完全不逊色于少女时期的Juliette Binoche。几个无声的长镜头(包括坦克轧石板街那段),今天看来也让人感慨万千。
2011年路过布拉格那日下着冷雨
冻得半死的我,转完老城区和卡夫卡纪念馆 就没有力气跑了
匆匆忙忙买了一杯热红酒就上了火车
没想到一口气喝晕了
一路睡到维也纳 幸好没睡过
2009年(也是十年前)开始听My little airport的歌子。
一直觉得他们的路子就 ...
© Lachesis in Elysion | Powered by LOFTER